第三步:综合信息,判断事故性质
这一步大概也在老板你得到信息的几分钟之内进行。现场观察,不在现场抓紧问,伤多少,死多少,情况是静态的还是在发展的,车怎么样,工厂设备搬运,吊的东西怎么样,周围影响怎么样?
这个事故性质的判断,不是关于什么事故原因,什么事故责任。这些先放一边,抓紧判断事故大小等级。国家把安全事故分成四个等级,并划分负责事故处理的单位。
特大:死30人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损失过1亿。由安监部门处理。
重大:死10到29人,或重伤50到99人,或损失5000万到1亿。由省级安监部门调查处理。
较大:死3至9人,或重伤10至49人,或损失1000万到5000万的。由省级安监部门调查处理。(这一次聊城事故,就是山东省分管副省长到场组织调查处理的。)
一般:死3人以下,重伤10人以下。由设区的市级负责处理。
这个总体判断一定要先有,有了这个判断,是决定下步操作处理的关键,少你可以对全局有了一个掌握,知道将要面对的压力会有多大,将要面对的程度会有多复杂。
第四步:建立应急团队
抓紧建立你的应急团队,平时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公司,这个时候应该比较清晰,设备搬运就位,但我们知道许多吊装公司尤其是民营的吊装租赁公司基本没有这个管理。抽空的话抓紧搞出来吧,然后演练演练。
有人说吊装行业是三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时间密集型产业,实际上,这个产业还是风险密集型的四密产业,没有办法,我们就是身处在一个风险无处不在,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说实话,谁也不想出事,谁也不想别人出事。哪怕是你的竞争对手,跟你一直抢过工程的,也不想让人出事,也是吊装业界的基本良心。大大小小的事故提醒我们要真心的去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吊装企业老总和管理人员,也要有自己的对事故出现后的预想与预案。
吊装首步:别急,别跑,沉着冷静
这时候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角色,重要的就是,让自己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处理信息,不要把自己与事故,伤亡,损失进行太多的连接。
否则,你就已经放弃了自己,因为你放弃了通过自己努力去达成一个将损失减到较小,平阴设备搬运,结果相对较优的途径。
所有情况,设备搬运起重,这一点是难做到的。但这绝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事故一出,完了完了,那种心理不仅与事无补,还会让你陷入较大的困境。
吊装第二步(实际上的首要行动):救人
判断是否事故已经静止,不会再扩大。如果是,进入救人的环节,动用自己所有能动用的现场资源,先救人。
如果事故会扩大,那先去防止这个吧。当然,停止已出现伤亡的恶化,也属于防止事故扩大。
先救人,你只有在事后才能知道,这个先救人的积极行动,会在后续的家属关系处理以及事故处理结论的过程中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
相反,如果不组织救人,按国家规定,事故后责任单位“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这可是多罚的。而且一旦被认定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在后续的处理上,可能再也难以取得参与事故处理的各个方面的信任和同情。